清明就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,民间有踏青、寒食、扫墓等习俗来过清明节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,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。那么2018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?清明节放假安排是什么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2018年清明是几月几日
2018年清明时间:2018年4月5日 04:12:43,农历2018年二月(大)二十。
2018年清明放假安排:4月5日-4月7日放假,共3天。4月8日(星期日)上班。
二、2018年清明三侯
桐始华:白桐花开放。
田鼠化为鴽:喜阴的田鼠不见了。
虹始见: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。
清明就是天气晴朗,草木繁茂。清明时,斗指丁。太阳黄经为15°。清明节气,气候清爽温暖,草木始发新枝芽,万物也开始生长。农民们都忙于春耕播种。清明节这**,许多人家会在门口插上杨柳条,并且到郊外踏青,或者祭祀扫墓。
清明节这**,民间有踏青、寒食、扫墓等习俗。有俗语道: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。”清明时节,春意渐浓,盆地气候温暖。不过清明前后依然可能会有冷空气入侵,对农作物生长不利。因此水稻播种、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。
清明节习俗
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,寒食禁*,祭奠先人,早已蔚为习俗。唐朝之后,寒食节逐渐式微,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诗云:"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?风吹旷野纸*飞,古墓累累春草绿。棠梨花映白杨树,尽是生死离别处。冥漠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。"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:"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**。日落狐狸眠冢上,一滴何曾到九泉!"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,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:铲除杂草,放上供品,于坟前上香祷祝,燃纸*金锭,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,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。
荡秋千 荡秋千,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*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栓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“春时悬长绳于高木,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,名曰打秋千。”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,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。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,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,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、嫔妃、宫女们玩耍。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。据明朝人的记载,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,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,弯弓射中葫芦,鸽子飞出,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。
拔河 早期叫“牵钩”“钩强”,唐朝始叫“拔河”。它**于春秋后期,开始盛行于军中,后来流传于民间。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。从那时起,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。
踏青 清明时节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传说,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。据《旧唐书》记载:“大历二年二月壬午,幸昆明池踏青。”可见,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。杜甫有“江边踏青罢,回*见旌旗”的诗句。到了宋代,踏青之风盛行。宋**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《清明上河图》就**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。在这一画卷,画面人物就达 550多人,牲畜50余头,船20多艘,车、轿20多乘。清明踏青之盛况,可见一斑。
由于全国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,因而踏青节也就有先有后。农历二月二为福建一带的踏青节,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。北京、东北由于春来得特别迟,到了五月初五才开始踏青。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,因此代代流传。
植树 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自古以来,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“植树节”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1979年,人大常委会规定,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,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